9月9日晚间,寒武纪发布公告称,已于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批复,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获同意。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约2091.75万股,占发行前总股本的5%。
这笔定增最早可以追溯到今年的5月1日。当时寒武纪抛出定增预案,根据最初的预案,寒武纪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资不超过49.8亿元,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、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、补充流动资金。
不过,寒武纪在7月18日调整了定增预案。根据其披露的《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(修订稿)》显示,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.85亿元(含本数),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拟投资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、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。
简言之,这笔定增还未落地,就已经“瘦身”了近10亿元。
事实上,从寒武纪披露定预案,再到获得证监会同意批复,时间并不算长。但市场环境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。
自定增预案公告发布以来,寒武纪股价持续走高,目前,寒武纪股价较5月时已经翻倍。8月28日,公司股价一度攀升至1595.88元/股的历史高点,股价甚至一度超越贵州茅台,成为A股“股王”。
这种背景下,定增价格自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。
寒武纪在公告中提及,本次定增采取竞价发行,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80%。
看似有规则兜底,但问题在于,股价飙升之后,折扣的吸引力可能被稀释。
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,在股价已经大涨的情况下,如果定增价格与现价差距过大,存在影响机构投资者认购积极性的可能。
“一方面,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通常期望获得一定的价格折扣和潜在收益空间。但与当前大幅上涨后的股价相比,折扣带来的吸引力可能被削弱。另一方面,机构投资者会综合考量投资风险与回报。当前股价大幅上涨,可能已提前透支了部分未来预期收益,此时以相对较低的定增价格参与,若后续股价不能维持上涨趋势甚至出现回调,机构投资者可能面临投资损失,这会降低他们认购的积极性。”
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、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则认为,定价刚性也是一把双刃剑。“对于寒武纪来说,股价越涨,募得资金越少;股价若跌,又可能出现破发舆论压力。寒武纪把募资额从49.8亿元砍到39.85亿元,已经是一次被动瘦身,若二级市场继续抬轿,发行股数可能还要再压缩,等于项目资本金缩水。”
不过袁帅还表示,若寒武纪募投的这些项目在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,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定增价格与现价差距带来的影响,部分机构投资者可能基于对项目长期价值的看好而积极参与认购。
在AI芯片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,大模型带来的市场机遇正在吸引全球巨头竞相投入。寒武纪选择把资金投向大模型相关平台,方向无疑踩在风口上。但项目实施需要时间,寒武纪需要证明,自己不仅能讲好“AI芯片+大模型”的故事,更能把融资转化为市场份额。
潇湘晨报·辣椒财经记者郝咏琪
举报/反馈盛达优配官网-配资代理平台-配资网络炒股-股票账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