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夏,苏州河上的夜游“火”了:7月中旬,苏州河游船新增每晚20时30分出发的夜宵航线,受到游客欢迎。夜宵航线的一大卖点就是可赏苏河夜景:沿河而下,轻风吹过,两岸建筑群的轮廓灯亮起。
随着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的开发与更新,苏州河的夜晚越来越迷人。不过,滨河夜经济也跟着“亮”起来了吗?
记者最近在夜晚走访了苏州河畔,发现这两年“生长”出一些新的夜经济形态:有的充满烟火气,有的富有浪漫情调;有年轻潮人集聚,也有融入周边社区,可谓丰俭由人。但总体感觉,“单点开花”居多,苏州河畔整体提升夜经济活力还有不少空间和潜力。
点位:北苏州路
上海的“塞纳河畔”景观绝佳
夜晚的北苏州路上,有微风吹来,眼前就是上海最经典的璀璨夜景: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,陆家嘴“三件套”与外白渡桥世纪同框。五颜六色的光影闪烁,坐在河边用餐的人们都忍不住拿出了手机,或自拍,或取景。
北苏州路沿河外摆位。均蒋迪雯摄
在苏州工作,但每周都要出差来上海的沈小姐,约上几位好友,在illy·河畔咖啡的外摆位上坐了下来,扫码点了几杯高颜值饮料:外滩落日、玫荔夏夜、白月光,搭配着苏州河夜景,拍出来格外出片。
沈小姐告诉记者,自己来上海很多次了,对外滩一带也比较熟悉,但是那里人多而且没有什么可以坐下来的地方,所以现在每次选择在北苏州路这里坐坐,既能和朋友一起观赏夜景,还能吃饭聊天,也相对比较安静,感觉很好。在社交媒体上有人把这里称为“上海的‘塞纳河畔’。”
眼下,像沈小姐这样选择的人越来越多了。根据最新统计,近日,双休日北苏州路上的人流要达到约7万人/天,超越了北外滩滨江的人数。除了因为这里有邮政博物馆、河滨大楼等不少可看的历史建筑,也因为沿河外摆位让人们有了更多“留”下来的理由。
据介绍,位于苏宁宝丽嘉酒店底楼的illy·河畔咖啡,是其在上海的首店,去年年底开业后,很快就在虹口区、北外滩街道等支持下,在苏州河边经营起外摆位。
而这里的外摆位之所以可以经营顺利,和一江一河贯通时的提前布局关系密切——
2020年底,为打造舒适、休闲的“慢生活”滨河空间,虹口区在打通北苏州路断点的基础上,全面禁止机动车通行。沿河步廊拓展到3至5米,街道空间全线6至8米,原有狭窄的沿河栈道变得宽敞,为打造共享街道和后续商业开发创造条件。
因为苏州河的防汛墙高度不能改变,又要让百姓能看到苏州河,当时亲水平台就采用了加宽、抬高的方式,这样市民游客可以坐下来,透过防护栏,目光刚好能够俯视苏州河;还将亲水平台原本茂密的乔木重新梳理并移走一部分,并安装了别致的路灯,预埋了水电管线等设施。
illy·河畔咖啡店长张雪筠介绍,开设沿河外摆位后,持续的环境养护也非常重要,这方面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。前不久,亲水平台的防腐松木地板刚刚更新,树木修剪、地面保洁也十分及时。“如果树木没有及时修剪,小果子掉落到餐桌上,给客人的感受也会不好。”
记者看到,如今illy·河畔咖啡在亲水平台上的外摆位大约可以坐100—120人,加上室内,整个店铺可容纳约180人。夏天的夜晚,人们大多数更愿意选择在河边的外摆位上就餐。
“店铺餐饮中有饮料,也有汉堡、意面、比萨、猪排、烤鸡之类,整体人均消费在80元左右。”张雪筠说,“这里的消费者十分多元,除了来上海观光的游客,还包括住在酒店的客人,周末出行的亲子家庭,以及附近的居民等。最近,从北外滩国客中心乘邮轮下来的外国游客也非常多。”
沿河外摆位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明显:店铺没有设沿河外摆位的时候,营业额每天大约在7000-8000元,增设沿河外摆位之后,每天的营业额直接翻倍,突破1.5万元,最高一天达到了3.5万元。
点位: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
独特文化体验吸引年轻人集聚
晚上8点,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西侧,由四层高老建筑改造而来的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,在夜色中透着柔和的光。夜晚,正是Fotografiska人气最旺的时段。
傍晚的 Fotografiska 采访对象提供
Fotografiska是起源于瑞典的当代影像、艺术和文化生活国际性地标,上海的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是其在亚洲的首馆,也是上海少有的在夜晚时段常年开放的艺术馆:每天营业时间持续到23点。
“年轻人的活跃时间是从下班后开始的,但很多艺术馆在五六点就关门了。Fotografiska正是要填补年轻消费者夜晚的娱乐社交时间。”Fotografiska运营方负责人说。
作为艺术馆,能吸引人来的肯定是展品。Fotografiska常年展出中外知名艺术家的摄影作品,主题经常更换,吸引了一批固定的会员观众,一来再来。为丰富体验,运营方还策划了一系列夜间文化活动,如爵士乐演出、艺术家导览、夜游展览、主题派对、音乐演出与艺术沙龙等。每次活动开放报名,名额几乎都被秒杀。
Fotografiska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,则是丰富的综合性业态。这里不仅是一个可以看展的艺术空间,还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“生活盒子”:建筑一楼是餐厅、咖啡店、冰淇淋店和艺术商店,二三楼是影像艺术展览空间,四楼则是带着露台的酒吧,看展、就餐、社交等一系列消费需求都能满足。
西餐厅“MONA”
记者采访当天,已经快21时了,一楼的西餐厅“MONA”还有很多消费者,硕大的落地窗面对着苏州河,迷人夜色近在咫尺。“MONA”的人均200元的价位,并不算低,但因环境幽雅以及拥有独特的沿河风景,让这里在社交媒体上有着很高的知名度。周末晚市生意尤其火爆,至少要翻2.5轮桌头,门口常常有等位的消费者。
因为业态的丰富,让消费者可以在这里消磨一个晚上。现在,有很多人先来一楼吃个饭,再到楼上看展;还有人并没打算看展,就是奔着这家餐厅而来,吃完饭,再到四楼小酌一杯,很是惬意。
四楼露台酒吧
“在苏州河边,像Fotografiska这样有着比较丰富文化体验的综合性商业空间,具有稀缺性。”一位年轻白领告诉记者。
点位:宝成桥边创享塔
社群引擎让夜晚“动”起来
夜晚的苏州河宝成桥段,创享塔沿河商铺带来的人间烟火气,星星点点,热气腾腾,十分抚慰人心。
由于背靠多个居民区,人们沿苏州河散步,就可以轻松地前来消费、休闲,这里正在探索一条“社群+场景”的创新路径——通过构建深度垂直的兴趣社群,打造多元融合的夜间消费场景,让都市人重新走出家门,找回久违的连接感。
创享塔园区餐饮店沿河外摆位,受访者供图
近日,创享塔园区携手运动生活运营品牌“热们”,对屋顶露台约200平方米空间进行重新规划与利用,让其焕发全新活力,合力打造苏州河畔运动社交新枢纽,也成为“热们”首个线下体验店。
园区露台在夜色中化身运动社交场,各类网红达人络绎不绝。每月仅需80元,会员即可参与泰拳体验、拉伸等4次潮流活动。“这里除了专业教练,也鼓励会员成为老师,让社群自发生长。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,更让参与者从‘消费者’转变为共创者,黏性倍增。”“热们”运营负责人说。
每当周五至周日,创享塔园区便启动沿河“外摆模式”:封闭园区沿河车道,一张张露营桌椅沿河展开。
沿河的餐饮店“下班后”,成了创享塔的热门美食打卡地之一。老板林宇亮说:“下班后,人需要放松,需要星空与晚风。天气好时,外摆区让营收直接翻倍。店内主打创意串烧——苹果裹肥牛、榴莲配五花肉,食材组合大胆,很受食客欢迎。我们还准备了宠物垫、饮水盆等,实现了宠物友好。”
创享塔园区负责人孙蒙佳表示,在实体商业普遍承压的当下,创享塔选择深耕社区,发展夜经济。“现代人遛狗、运动、吃饭都是出门社交的理由。我们的运动社群聚集跑步、骑行等运动爱好者,热门餐饮店讲究环境格调,回头客不少,宠物社群则带来养宠人群。这些垂直社群像毛细血管,将各类达人和周边居民持续导入。”
“热们”会员晚上在园区露台运动。
运动之后,“热们”会员在园区餐饮店聚餐。\n均受访者供图
有意思的是,各类社群也在相互赋能。“下班后”老板林宇亮是一位运动爱好者,会参加“热们”组织的运动活动;“热们”的会员们运动过后,也会自然而然地去园区各类餐饮店吃顿饭、喝杯酒。他们最喜欢的,就是坐在沿苏州河的外摆位。就像林宇亮所说:“人在自然中会被疗愈。没有屋顶的地方,才有创意生长。”
如何“激活”苏州河的夜
“夜晚,在苏州河畔走累了,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自动售卖机买瓶水。但要想坐下来惬意地喝杯茶?这样的消费空间还不够多。”住在苏州河畔的赵女士说。记者采访下来的感受也很相似:苏州河夜经济还停留在“单点开花”的阶段,提升整体消费氛围大有文章可做。
“一江一河”沿黄浦江苏州河岸线,是上海重点打造的滨水活力带,其中苏州河的“中央活力段”基本建成,为夜间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设施。
在此基础上,苏州河的夜经济如何能更好地展开?
在记者采访中,多位商户表达了对开设外摆位的期待。“巴黎塞纳河畔、伦敦泰晤士河畔,很多商户门口都有外摆位,氛围感非常好。苏州河畔尺度宜人,一些较为开阔的沿河空间非常适合开设外摆位。”有商户说。
记者发现,目前沿苏州河已有些不定期举办的夜市集,但多以文创、小吃为主,如果没有鲜明的特色和精心的策划,往往热闹多于实际消费。相比之下,固定的商户外摆位会带来持续的客源和消费。
据了解,目前商户在苏州河畔开外摆位,主要受到了建筑红线的限制:按照规定,商户在建筑红线外不能开设外摆位。不过,一些商户在政府帮助下,已经在不违反现有法规的情况下,进行了有益的探索。如,在Fotografiska门口有排红色座椅和圆桌,很好地联动室内空间,集聚了街区和艺术馆的人气。这排座椅处并不在建筑红线内,其实也算不上商家的“外摆位”,而属公共座椅,市民游客不消费也可以坐下来休憩。属地街道静安区北站街道与Fotografiska共同研究设计座椅的样式和摆放形式,摆放后交给Fotografiska进行日常管理。这一做法既没有违反现有法规,也很好地平衡了滨水空间、行人通行和人气集聚之间的关系。这一做法值得借鉴与推广。
此外,苏州河沿线一些面积较小的“金角银边”,如果能利用好,也会有利于夜经济的发展。在武宁路桥下,记者发现了一家中式茶酒店:主打日茶夜酒,营业时间从10时至24时。除了店铺内的座位,店主还特意在苏州河边摆放了四五张高脚凳。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,自己曾在晚上约上老朋友,点上两杯中式鸡尾酒坐在河边,吹着晚风,欣赏河景和武宁路桥灯光秀,小酌一杯,好不惬意。
武宁路桥下一家中式茶酒店的沿河外摆。受访者供图
除了开设外摆位,沿河街道的基层干部和一些商户还建议:打造限时步行街。北外滩街道相关负责人建议在苏州河夜经济比较成熟的区域,打造限时步行街,避免非机动车与人流混行,将区域环境打造得更加有序、适宜和人性化。记者了解到,静安、虹口等沿河城区目前正在研究开设沿河限时步行街的可行性。
苏州河夜经济的激活,还需要创造出更多的新消费场景。
“黄浦江犹如大家闺秀,气势磅礴,苏州河好似小家碧玉,温婉动人。苏州河沿岸,多以居民区、创意办公、配套商业为主,辅以展览、艺术等功能,更加聚焦本地社区,沿岸区域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熟人社会氛围。”有基层干部说。
这个夏夜,在紧邻苏州河的综合商业体——苏河湾万象天地,大大小小的宠物“毛孩子们”在主人的牵引下进行夜晚的“社交”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现在不仅将猫猫狗狗等宠物作为情感寄托,也把它们当做出门社交的“搭子”。苏河湾万象天地迎合这样的消费人群,为年轻的爱宠人营造了自由的夜间活动空间。如,户外宠物补水点、宠物便箱及清洁工具全部24小时开放,部分草坪允许牵绳遛狗进入活动。最近,苏河湾万象天地推出了“宠物夜游苏河”活动,为爱宠一族“量身定制”了散步路线,由此也带来了新的夜间消费。
苏河湾万象天地,夜晚是爱宠人士的社交天堂
“更要打造苏州河特有的夜间消费场景。”上海应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王洋建议,可构建“苏河夜叙事”体系,激活在地文化IP。“苏州河拥有‘从工业文明到现代都市’的百年变迁史所沉淀的独特文化资本,可通过‘空间叙事+内容叙事’,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感知的消费场景。如,最近,苏州河游船推出夜宵航线,除了游船本身,可以在每个岸上节点设置‘文化微剧场’,在四行仓库设置‘声影沉浸展’、在邮政博物馆设置‘老信件朗读亭’,为游客打造兼具沉浸感与故事性的小剧场式游览体验,构建更为丰富的文商旅体联动场景。”
衡量苏州河夜经济,不仅在于消费者在滨水空间消费了多少,更在于能否将滨水流量转化为全域消费动能。王洋建议,要强化滨水与周边区域的关联,构建 “水 — 岸 — 城”的立体交互场景,引导消费者在滨水游后愿意到周边商圈、街区游玩,延长消费者的停留时长,提升消费的转化率。创享塔园区负责人孙蒙佳建议,苏州河邻近园区可以加强联动、共享,将商户、办公形成有机整体,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夜经济能级。
盛达优配官网-配资代理平台-配资网络炒股-股票账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